【《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年来】无处不在的密码

时间:2022-08-18浏览:125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网络安全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而密码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密码无处不在。

平时我们所说的密码,例如开机密码、登录密码等,其实本质上是用于身份认证的“口令”,是一种简单、初级的身份认证手段。而法律中所提到的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它不再只是自己所设定的一串数字、字母,也不再只用于验证身份,而是对需要秘密传输的文件、信息进行较为复杂的加密,来防止其他人获取到信息内容本身,提高信息传输存储的安全性。例如,我们平时所用的银行卡是需要设置密码的,但是这个密码是一个六位数的数字密码,它的作用仅仅是让机器能够确认当前使用银行卡的人是银行卡本人或信任的人,它的安全性较低,易于被不法分子窃取并盗用。而银行内部网络中使用的则是一套较为完善的密码体制,这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随机密码,而是一套完整的加密机制,不法分子无法轻易获得传输的明文信息,并且仅靠密文无法破解信息。所以,在法律中所定义解释的密码范围要更大,体系更完整,复杂程度更高。

密码的使用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我国是最早使用密码的国家之一,大家所熟知的虎符便是其中一种。古时皇帝为了调兵遣将,会将虎符一分为二,自己持一半,将军持一半。当皇帝派人前往调度军队,则需手持一半虎符,当手持虎符与将军的虎符对上,便可调动军队。这便是一种密码。可见在古代战争中,人们就意识到了密码的重要性,这在之后的近代战争中更为明显。19世纪末,无线电通信问世后,被很快应用于军事领域。随后,密码电报通信方式应运而生。密码电报通信就是用数字、字母等的不同组合形式来替代真实的情报内容,只有约定好的通信双方才可以正确解读内容。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摩尔斯电码。后来,低效率的手工编码开始被自动编码取代,例如二战期间使用的恩尼格码机,后被著名数学家艾伦图灵及其团队破解。密码战不仅在西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当今社会中仍然充斥着无数的破坏攻击手段,无时无刻不窃取着我们的信息。所以,密码的应用对网络的保障与信息安全的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10月26日,国家为规范密码的使用,维护网络安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有关密码的知识,来维护自己的隐私与信息,不随机点击未知链接,不随意下载未知软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警,来共同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然而,近年来,从全球范围来看,网络安全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网络空间安全事件愈演愈烈。直到2020年,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安全漏洞、勒索病毒、数据泄露、APT攻击等影响网络安全的攻击行为更加猖狂。同时,世界各国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不断研究相关技术,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加紧研究信息战,力求在网络空间中尽快占据有利地位。而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6年12月27日颁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其中详尽地阐述了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建设目标以及战略任务。

今年是《网络安全法》实施的第五年,五年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正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发展成果颇丰。《密码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接连颁布,旨在进一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2021年12月7日,《2021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专题报告》正式公开。该报告基于2021年度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收集的280+万份有效反馈问卷数据统计,科学公正、全方位地反映了大众对当前网络安全领域法治社会建设发展情况的体验与看法。结果显示,54.58%的调查对象认为现在的网络环境已经达到了安全的要求;53.79%的调查对象对当前网络环境相较2020年的进步表示出充分的肯定。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随着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必将持续稳步推进,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能力将有效提升,以网络安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将更加坚强有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供稿)